Posts

Sarawak Iban

Image
伊班族( Iban )是 婆羅洲 上的原住民 達雅族 的一個分支,在英國殖民時期,伊班族人被稱為海上的達雅族或海达雅族 [1] ( Sea Dayaks )。在 馬來西亞 ,大多數伊班族人居住在 砂拉越 的 诗里阿曼省 、 木中省 和 加帛省 [1] ,又有一小部分居住在 沙巴 ,餘下的已遷移到 西馬來西亞 居住。 伊班族原來是 獵頭族 ,用以驱逐妖魔鬼怪 [1] ;但自從歐洲人抵達並慢慢的殖民當地,現時他們已不再進行獵頭活動,但其他族群習俗仍有繼續,例如喜欢吃腌与卤的食物 [1] ,而且仍繼續使用 伊班語 。伊班族人口主要集中在 砂拉越 、 印尼 的 西加里曼丹省 及 汶萊 。他們居住在稱為rumah panjang的長屋內 [2] 。 如今,大多數的伊班長屋都配備了現代化的設施,如供電、供水等配套設施,道路也覆蓋了瀝青,還有電話線和互聯網。年輕的伊班人主要分佈在城市地區,在節假日期間返回探訪他們的家鄉。伊班人今天正變得日益城市化 砂勞越伊班族(Sarawak, Iban)是婆羅洲上原住民達雅族(Sea Dayaks)的一分支,由於砂勞越是一個多族群的區域,其中族群人數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班族。伊班族的傳統織品Pua-kumbu承載著伊班族的口述傳統,是伊班族非常具地方特色的織染技術,也反映伊班族的社會結構。臺北藝術大學的傳統藝術中心於今(104)年5月26日特別跨海邀請馬來西亞藝術家Edirc Ong(王良民)先生與伊班族人Nancy Anak Ngali女士來台,現場示範伊班族傳統織物Pua-kumbu的織作過程。是國寶級的織者,在國際享有聲譽,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的國際標章,多次在國際級博物館與織品相關活動中進行織作示範。對伊班族人而言,從前是家家戶戶婦女皆會的手工藝,亦瀕臨絕跡,目前部落內僅存約50位織者,織作技術的失傳,是部落文化凋零的危機。Pua-kumbu的織法繁複,Nancy Anak Ngali從材料的處理、整經、藍染、編織皆可獨自完成。Pua-kumbu主要用於儀式性的場合,包含從出生到死亡的各種重要歷程,其紋樣以伊卡(ikat)紗線綁染手織技法製作,是伊班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透過織紋紀載伊班族的傳說、文化記憶與個人故事,其紋樣特徵是伊班族文化的核心,工藝的紀錄與部落的文化精髓。 ,但同時仍保留大部分的 傳統遺產